在之前Rita有寫過能夠接受自己的缺點是種自信的表現。
後來收到了幾個朋友的疑問,最多表達的是這不是擺爛嗎?
反正我就是做不好,那就不要做了阿。
Rita很開心看到朋友提出這樣的質疑和問題,
每件事都沒有他的對錯,所以不是誰寫的文章就是真理是要遵循的。
請當個不會跟隨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,而是能夠自我思考與自省的人。
以下是個人對於批評自己和接受自己的一些想法
批評自己是:你不喜歡,想要做掩蓋和逃避,
接受自己是:你不喜歡,但會知道這樣的特質而想辦法改善。
Rita有很多缺點,最影響我的應該是路痴和閱讀障礙這兩塊。
我即使同一條路直直走就會到目的地的地方,
都會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轉彎還是走到其他小路,尤其是有橋的地方,
所以我在台中的中港路二段和三段間曾經迷路一小時,
問路時,店家都會一臉疑惑地說就一直走下去阿。
就連我幾乎天天去上班的公司,我都能偶爾不知道我騎到哪了。
之前會因為一直迷路而被笑、被罵,遲到或是耽誤各種行程。
甚至會很責怪自己,對自己發脾氣,甚至我怎麼這麼笨之類的OS。
但後來我教特教以後,不在用這麼高的標準看自己了,
知道接受缺點才能改變,我接受了其他東西的協助完成我到達目的地,
你會開始去尋求方法、工具、知識來補足自己不滿意的地方。
總比你不想承認,逃避或自我摸索,結果卻一直在逃避中無限迴圈,不斷重複自己不想要的事情發生。
就像我跟一般的孩子說的,
特教班的孩子要坐輪椅是因為他生病或受傷了,用輪椅可以幫他走路,
像是老師和其他人眼睛生病、近視了,所以要用眼鏡幫忙看東西一樣。
因為我知道我有這樣的特質,所以會事先查好地圖,
還有提早一小時至半小時出門,感謝現在的科技能隨身攜帶的GPS,
現在我在迷路時總是會想,順便發覺我沒走過的路線也不錯,
或是沒有因為迷路而早到時,可以很悠哉的逛逛旁邊的街道也很棒。
什麼事情都是看你怎麼想,就會怎麼改變的。
當你看往好的方向,就會有輕鬆並從容的態度去解決當下問題,
當你緊張、抱怨時,或許就沒辦法發揮自我,而繼續讓自己困在牛角尖裡。
接受自己不用逼著自己一定要變成誰,也不用去羨慕誰有什麼輝煌
把自己做到最好,肯定自己的努力
才是真正前進的動力